肯定是跟公子周有关。
因为国君不在,中军将栾书和中军佐郤锜也都出征,上军将中行偃成了实际上的话事人。
一样留守国内的还有上军佐韩厥、下军将智罃、下军佐郤犨。
鉴于中行偃年轻又没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功劳,话语权肯定是要受到挤压,甚至是受到排挤。
这一点中行偃自己也明白,不得不凡事跟其余几位“卿”商量,凡是有“卿”反对,他也就不再坚持。
事实上,晋国很早之前就已经进入到共和制啦!
什么事情都要“卿”进行商讨并制定,再通过投票的方式去决定要不要和能不能执行。
等待“卿”的内部投票通过,再递交给国君这个工具人进行盖章,正式地颁布下去。
相对来说,近一段时间的“新田”非常平静。
这种平静显得极为难得,却给了一些人足够的警示。
内容未完,下一页继续阅读